何萍:件件提案用真情 建言献策助发展 我市文明城市创建业务培训 暨工作安排会召开 万有全:病榻前不离不弃一家人要在一起 “司法大拜年” 沙湾29 名农民工拿到“血汗钱” 图片 小区外墙砖“鼓包” 社区及时处置
  第02版:综合新闻·广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2月27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缩小 放大 默认
万有全:病榻前不离不弃一家人要在一起
记者:钟成甲

没有太多感天动地的故事,只有不离不弃的默默陪伴……自从5 年前的一次事故造成父亲高位截瘫后,市中区土主镇红岩村三组村民万有全就辞去工作回家,独自担起了照顾父亲和患精神障碍哥哥的重担。如今,在他的照料下,父亲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越来越好,他的孝行成为了广为传颂的佳话。

去年初,万有全获第六届乐山市道德模范(孝老爱亲类)荣誉称号。

五年如一日

照料卧床父亲

2019 年1 月的一天,父亲干农活时不慎从1.5 米高的山坡跌落,打破了万有全一家平静的生活。经过抢救,父亲保住了性命,却高位截瘫,从此卧床不起。正值壮年的万有全辞去城里厨师的工作,回到家中照料父亲和患有精神障碍的哥哥。

为了更好地照料,万有全在父亲床边架了一张简易小床,方便第一时间回应父亲的呼唤。通过视频和书籍,万有全学习了各种护理知识,定时为父亲按摩推拿,避免父亲因长期卧床关节和肌肉出现问题。80 多岁的父亲没有牙齿,万有全就变着法儿给父亲做软食,他把肉打烂,糯米、玉米这些主食也都磨成面调成糊喂给父亲。为了保障父亲的营养摄入,万有全还专门养了几只母鸡,“下的鸡蛋基本就够他吃了。”

“现在有熟人来访,他远远的就能认出,高兴地跟人打招呼。”在万有全的悉心照料下,这些年父亲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越来越好,他的孝行也让当地村民为之动容。“像他父亲这种长期卧床的情况很容易长褥疮,但他老父亲一点褥疮都没有长过。”市中区土主镇红岩村的家庭医生说道。

勤劳双手

扛起全家生计

辞去了厨师的工作意味着失去了固定收入,但这难不倒勤快的万有全。在照顾父亲和哥哥之余,这两天他正忙着家里一亩三分地的春耕和桉树林除草的工作。当地政府对万有全一家也十分关心,万有全一家的收入基本能解决生活问题。

几年前,当地的爱心企业裕川纺织厂和裕丰纺织厂经过多次入户走访,结合万有全的实际情况,为他量身打造了在家“打口袋”的帮扶项目。“党委政府和纺织厂把技术教给了我、机器送给了我,纺织厂还会定期来收成品,我只要在家好好干活就行。”万有全说,有这么多人帮助,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未来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永不言弃

一家人要在一起

除了长年卧床的父亲,年近60 的哥哥因患有精神障碍也需要万有全照顾。哥哥发病时就像乱发脾气的小孩,经常恶语相向、乱摔东西,但万有全知道,他不能生气,只能耐心安抚,然后默默收拾杂乱的房间。

如今快50岁的万有全仍未成家,当说起这个话题时他表示,“还没考虑过,现在父亲才是最大的牵挂,照顾了这边就照顾不到另一边,只要父亲高兴,我就高兴了。”

虽然有时也会深感困难和疲惫,但把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始终是万有全不离不弃的动力源泉。为帮助万有全摆脱困境,有人曾向万有全提出将其父亲送至附近的养老院,将哥哥送到精神病医院治疗。但万有全拒绝了,“我担心父亲和哥哥在外吃不好睡不好。”万有全说,自己再苦再累也不愿一家人分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缩小 放大 默认
版权声明
  《乐山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乐山日报》读者阅读、学习 研究使用,未经乐山日报社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乐山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 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乐山日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乐山日报社主办 乐山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1代号(61-53)
总编辑:王大强 总编室电话:(0833)2494209 新闻热线:(0833)2130000 传真:(0833)2494210
广告热线:(0833)2116999 订报热线:(0833) 2110021 技术合作:(0833)2152269
乐山日报社版权所有 邮编:614000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铁门坎巷33号 主办单位:四川省乐山市乐山日报社
广告许可证:6140004030232 法律顾问:四川齐天律师事务所 (0833)2435729
Copyright © 2012-2024 LESHAN DAILY. 乐山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