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从留学美国到扎根八月林的“最美守护者” 市中区四家沟村: 青菜迎丰收 助农别样“红” 井研县马踏镇: “七步走”织密 森林防火“安全网” 沙湾: 多措并举 严把校园安全关 倡导垃圾分类 茶坊社区在行动
  第02版:综合新闻·广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2月28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缩小 放大 默认
王琦:从留学美国到扎根八月林的“最美守护者”
  周家伊 记者 祝贺

王琦,金口河区八月林自然保护中心主任。2019 年,王琦来到金口河区八月林自然保护区,与同事们在陡峭的山路上每年巡护超过15000 公里。他在巡护和监测中发现了国内罕见的一级保护动物大灵猫的分布特征,监测到迄今国内最多的大灵猫有效记录,记录到金口河历史上首张大熊猫影像照片。

近日,2023 年度“ 乐山好人榜”与2023 年第四季度“四川好人榜”发布,王琦被评为敬业奉献类“乐山好人”与“四川好人”。

扎根深山

用脚步丈量青春

清晨,八月林自然保护区半山腰上悬挂着几缕白烟,穿上工作服,带上巡护所需要的物品,王琦和同事们像往常一样出发开始了一天的巡护。5 年来,脚步丈量了每一片山林,汗水守护着这里一草一木,春夏秋冬日复一日。

自2019 年加入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王琦就扎根在八月林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里已经有50 多条巡护线路,140 多台红外触发相机,每年的巡护里程达到8000 公里左右,相当于从北京到成都,每年要走两个来回。”王琦说道。

八月林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极丰富的四川西南山地之间的一个社会公益型自然保护地,这里也是大熊猫凉山种群的重要廊道,重点保护四川山鹧鸪、大熊猫、大灵猫、珙桐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

爬坡上坎、蹚水过河,一年四季,王琦都和同事们穿梭在这片高海拔的原始密林里,饿了吃干粮,累了坐地上,在山中搭帐篷过夜是家常便饭。

“每次上山巡护,老王总是走在最前面,一边开路一边给我们讲解野外知识。”同事王菲说,“王琦是我们的领导,更是朋友、大哥,也是学习的榜样。”

从留学美国到扎根中国西南深山做保护,王琦说,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选择。“以前的我只是在实验室,研究着别人送来的DNA 样本。但是来到八月林,每天行走在这片林野之间,看到这里的点滴变化,我感受到了行动的力量。”

迎难而上

用情守护美好家园

八月林自然保护区是中国63 个大熊猫保护区中的一员,但是之前唯一能证明大熊猫存在的记录还是在2005 年大熊猫三调中发现的并不新鲜的熊猫粪便。没有大熊猫的大熊猫保护区,这个“尴尬”的情况让王琦时常陷入沉思。

据了解,受到地理条件、民俗文化、社会发展等因素影响,保护区周围所居住村民们祖祖辈辈以挖药、采笋、打猎、放牧为生。

怎么保护好这片森林?初来乍到的王琦准备先从内部开始,第一次尝试是关上保护区大门,但这个尝试并不成功,保护区的森林和保护区外的村庄紧紧相连,一堵有形的大门并不能阻止村民从多条小路继续进山。

为了让村民们真正接纳自己,王琦带着同事们开始一户一户地走访,想办法与当地村民建立联系,甚至“一户一策”为村民解决生计来源问题。5 年来,1200 多次走访,王琦和同事们用真诚打动了村民,从最初的给村民定规矩,到后来村民自觉给自己定规矩。

“想要保护好这片林子,改变老乡们对山上的这些依赖行为,先要从思想转变开始,我们要做的不是拦着大家,而是建立起保护区和村民之间的保护共识,让村民和保护区一起来守护这片山林。”王琦说。

如今,保护区和周边村民建立了村民入区共管模式,村民每次进入保护区,都会留下自己的轨迹,也会自觉把每一片垃圾带出来。

生生不息

洒下汗水收获喜悦

2020 年5 月,八月林保护区第一次记录到了大熊猫的红外相机影像,“消失”15 年的大熊猫回来了。在过去5 年时间里,八月林保护区的兽类物种记录增加了7 种兽类和超过20种鸟类。八月林保护区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山民的保护意识也增强了。

值得一提的是,2021-2022 年,八月林保护区连续监测到了上百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灵猫的独立拍摄,使得八月林成了中国国内记录到大灵猫最多的保护区。王琦也根据拍摄内容,摸索总结出了大灵猫的分布特点,改变了国内对于大灵猫完全没有认知的现状,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5 年来,王琦带领着八月林的巡护员们日复一日穿行在布满荆棘的密林里,这群“ 最美守护者”的身影成为绿水青山间的独特风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缩小 放大 默认
版权声明
  《乐山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乐山日报》读者阅读、学习 研究使用,未经乐山日报社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乐山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 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乐山日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乐山日报社主办 乐山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1代号(61-53)
总编辑:王大强 总编室电话:(0833)2494209 新闻热线:(0833)2130000 传真:(0833)2494210
广告热线:(0833)2116999 订报热线:(0833) 2110021 技术合作:(0833)2152269
乐山日报社版权所有 邮编:614000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铁门坎巷33号 主办单位:四川省乐山市乐山日报社
广告许可证:6140004030232 法律顾问:四川齐天律师事务所 (0833)2435729
Copyright © 2012-2024 LESHAN DAILY. 乐山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