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口河区 “农”墨重彩绘振兴
  第03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2月29日 星期四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缩小 放大 默认
金口河区 “农”墨重彩绘振兴
  熊秋敏 记者 祝贺

“最美水上公路”、温馨整洁的农家院落、漫山遍野的绿植果香……2024 年春节假期,金口河区共接待游客13.17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90.83万元。

“ 现在的金口河处处绿水青山,百姓吃上‘ 旅游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日子红火有奔头。”谈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金口河区永和镇新乐村村民都会露出笑容。

近日,金口河区获评“2023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县(市、区)”。

金口河区 “农”墨重彩绘振兴(图1)

金口河区和平彝族乡美如画

金口河区 “农”墨重彩绘振兴(图2)

蓝莓丰收季,村民笑开颜。

金口河区 “农”墨重彩绘振兴(图3)

蓝莓基地助力产业振兴

金口河区 “农”墨重彩绘振兴(图4)

整洁的新乐天街

精准施策 扎实做好巩固衔接

近日,远在2000 公里之外的绍兴市上虞区董建新名师工作室视频连线金口河区延风中学,执教了一堂指向命题视域的九年级英语阅读课,并开展了“基于逆向思维设置的英语课堂之美”的研修活动。

“借助上虞援建的智慧云课堂,东部地区名师线上执教和指导,为老师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金口河区延风中学英语教师杜丽微表示,这场相聚云端的教学,教师们在研修中讨论和总结,收获颇丰,切实促进了专业化成长。

这是金口河区以“教育先行”为抓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个缩影。与此同时,该区通过坚持有序调整、平稳过渡,扎实做好巩固衔接的各项工作——创新机制严防致贫返贫。从严督促执行《四川省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手册》,全区无一人“漏测失帮”。前移监测关口,创新实行“红黄蓝”三色分类监测预警管理机制,根据农户返贫致贫“重中轻”度风险,金口河成为全市首个构建常态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体系试点区县。

巩固提升“三保障”质效。持续落实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全区无辍学现象发生。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保障制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住房安全排查等五项巩固提升“三保障”政策,实现脱贫人口教育资助率、基本医疗保险及大病保险参保率、安全住房率和“一老一小”、孕产妇等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五个100%。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完成目标任务的108.9%。

促进群众增收。健全区乡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建立“外出务工+公益性岗位、企地共建共促、家庭奋进计划、产业带动”的群众增收机制,全区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77 万人次、转移就业率80.5%。

提质增效 产业发展硕果累累

每年的蓝莓采摘季,和平彝族乡迎新村平均海拔1800米的金口河区和平蓝莓+马铃薯现代农业园区里,3500亩高山蓝莓都会吸引着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

优质的高山蓝莓不仅丰富百姓的“果盘子”,更带动了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务工,鼓起了“钱袋子”。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保证。对此,金口河区重点突破、提质增效,铆住产业,推动脱贫成果可持续发展,让群众就业更加充分,产业支撑更加稳固。

稳住农业基本盘。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3.7 万亩耕地红线。完成60 亩省级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标准化建设,金口河区成功入选全省农作物山区品种展示评价基地试点区县。

培育园区新引擎。利用东西部协作契机,全区分片区发展蓝莓种植4000 余亩。争取东西部协作、沙湾对口帮扶、专项债券等资金3 亿元,加快推动金口河高山粮蔬复合种植示范基地等10 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道地中药材+高山果蔬”两大主导产业在地面积突破6 万亩,年产值实现2.8 亿元。其中,金口河高山粮蔬复合种植示范基地创成市级现代农业园区,金口河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创成省三星级园区,金口河万亩黄柏产业园成为中国西南面积最大的连片黄柏种植区,获评“中国黄柏之乡”。

延伸农业产业链。引进九州通集团等知名药企“订单式”种植销售川牛膝等中药材。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端”,培育壮大川牛膝、黄柏、乌天麻等农产品加工企业6 家,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 家、市级7 家。加快推动农旅融合,新培育“瓦吉瓦”等品牌民宿16 家。

持续擦亮金招牌。参加第四届国际(乐山)绿茶大会暨第五届中国茶乡峨眉山国际茶文化博览交易会、优质农产品东部行、上虞金秋购物节等活动,全年完成农副产品销售4500 余万元。川牛膝、乌天麻、老鹰茶、金丝皇菊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筑底塑本 宜居乡村建设“加速度”

“快过来老罗!换积分拿洗衣液了。”

“过来帮我提一下,我拿不完。”

近日,金口河区和平彝族乡解放村村委会围满了人,现场气氛热闹,前来兑换积分奖品的村民络绎不绝。

罗宾是解放村二组村民,自该村启动积分制管理以来,罗宾积极参与,通过打扫庭院卫生,参加公益事业、阳光问廉坝坝会等,将照片上传至“川善治”平台,获得了不少积分。

这是金口河区“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乡村治理新模式取得实效的缩影。去年以来,该区强弱补短、筑底塑本,加快建设宜居乡村,有力有序增进民生福祉。

扮靓乡村颜值。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92.4%。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占比达92%,胜利村获评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瓦山村获评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

完善乡村基础。金口河区国土空间规划、2 个乡镇级片区规划、7 个村级片区规划编制工作稳步推进。持续推进G245 过境隧道、和共公路、铁路站点连接线等“一隧一站两桥三路”项目,全区硬化路通乡、通村率达100%。建设文化体育活动阵地200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覆盖率达100%,成功创建省级文化站1 个。

哺育文明乡风。推广运用“川善治”乡村治理平台,“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乡村治理新模式被广泛认可,解放村成功入选第六届四川省文明村镇,新河村获评省级创新基层群众自治试点单位,同心村、桅杆村获评四川省第三批乡村治理示范村。不断提高乡村公共法律服务水平,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村公共法律服务室建成率、运行率实现两个100%。

改革赋能 全面激发城乡活力

位于金口河区永和镇的新乐村,利用地处大峡谷景区核心地带的独特优势,近年来分三期启动实施“新乐天街”乡村振兴农旅综合体建设项目,打造“三产”深度融合、“三生”同步改善的美丽新乡村。

与此同时,随着“大渡河十里峡谷”农旅综合体带的持续打造,永和镇成功创建全市首个“天府旅游名镇”。

深化改革、赋能发展,全面激发乡村活力,金口河区城乡活力愈发凸显,“一时美、局部美”转变为“时时美、处处美”——

推动城乡融合。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城市新区相关工程完成投资5000 万元。实施“城市记忆”工程,通过育新优旧并举,抓好城市老旧小区、城区主干道环境整治等项目,精品山城焕颜出新。

推进农村改革。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档案数字化工作,持续推动土地承包纠纷合理合法化解。落实宅基地审批备案“五必”要求,确保农村宅基地申请严格执行“一户一宅”。

育强集体经济。探索“国企联村”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盘活闲置资产18 宗,2023 年全区村集体经济营收实现307 万元,同比增长28%。创新开展“飞地抱团、物业联建”党建联建项目,采取“包租固定回报+基金扶持”运营模式,带动桅杆村等5 个村村集体经济年投资收益增长34%。

金口河区 “农”墨重彩绘振兴(图5)

春节假期,金口河区游人如织。

强农惠农 夯实乡村发展保障

去年6 月,在中国医师协会2023 年呼吸医师年会暨第二十二届中国呼吸医师论坛上,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规范化建设项目医院名单公布,金口河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顺利通过评审,获评全省唯一一个“ 全国PCCM 规范化建设”二级医院优秀单位,标志着金口河区人民医院呼吸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进入国家级评价标准体系。

近年来,金口河区坚持政策落实,高位推动,打出系列强农惠农“组合拳”,不断夯实乡村发展保障。

强化为民服务。深入开展“嘉里人关爱”——党建引领“我为群众办实事”专项行动,扎实推进年度21 件民生实事和5 个人大代表票决民生项目。深入开展种粮农民收益保障审计及乡村振兴专项监督,严格农业补贴发放程序,确保省市各农业补贴资金足额、及时、准确地发放到农户手中。

壮大经营主体。印发相关《办法》,推出“农担贷”等金融借贷产品,逾期率为0,全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总量达403 家,其中,国家示范社2 家、省级示范社10 家。

优化公共服务。挂牌全省首个东西部协作名校长工作室,成功创建2 所“四川省绿色学校”。

积极争创全省慢性病示范区和全省健康促进示范区,区人民医院传染病区主体建设完成。深化平安金口河建设,开展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坚行动,落地落板“12 个100%”要求,抓好防汛减灾、地灾防治、森林草原防灭火等20 个领域安全管控。

如今的金口河区,一个个乡村美景被串珠成链、连线成片,一幅幅环境优美、乡村宜居、百姓幸福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金口河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缩小 放大 默认
版权声明
  《乐山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乐山日报》读者阅读、学习 研究使用,未经乐山日报社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乐山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 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乐山日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乐山日报社主办 乐山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1代号(61-53)
总编辑:王大强 总编室电话:(0833)2494209 新闻热线:(0833)2130000 传真:(0833)2494210
广告热线:(0833)2116999 订报热线:(0833) 2110021 技术合作:(0833)2152269
乐山日报社版权所有 邮编:614000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铁门坎巷33号 主办单位:四川省乐山市乐山日报社
广告许可证:6140004030232 法律顾问:四川齐天律师事务所 (0833)2435729
Copyright © 2012-2024 LESHAN DAILY. 乐山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