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决策部署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乐山新篇章 沐川县:城乡融合“翼”军突起 全国“放鱼日” 30万尾鱼苗放流青衣江 斩获国际大奖 马边青梅酒香飘海外 加快推进智能仓储建设 持续推动食品产业 高质量发展
  第01版:第一版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6月05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缩小 放大 默认
沐川县:城乡融合“翼”军突起

■记者吴桐

城乡融合发展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解决“三农”问题的金钥匙。在此过程中,县域作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枢纽,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是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的关键一环。沐川县坚持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在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充分彰显了“翼”力量。

当前,沐川县正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原则,以“一核一副四极”为城乡融合发展版图,在做优做强县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优化城乡公共资源配置、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等方面持续精准发力,努力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具有沐川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耕种时节,沐川县底堡乡花园村的田间地头一片热火朝天繁忙景象,村民们有的挖渠、有的打坑,分工明确、秩序井然。“我们种了四五年魔芋了,以前是帮别人种,现在是帮我们自己的强村公司种。”花园村村民张志芳告诉记者。

这片将近50亩的土地是花园村魔芋出川强村公司专门流转来种植魔芋的,公司不仅精选了魔芋种,还搭建标准化的温室大棚,引进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和绿色防控技术,全力打造高标准魔芋基地,为底堡乡魔芋种植提供样板。

魔芋是底堡乡的主导产业,也是沐川县土特产的“金字招牌”。

放眼全县,目前已发展魔芋3万亩、魔芋种植主体53个,带动周边区县1.7万余户村民发展魔芋种植5万多亩,种植户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魔芋产业年综合产值超5亿元,年出口额2400万美元。

“一根竹”“一叶茶”“一颗芋”作为沐川县主导的特色产业,正在逐步成为该县城乡融合发展的有力支撑。

加快永丰竹浆纸一体化技改,支持章氏等纸制品企业稳产达产,推动林竹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力争竹产业年产值突破65亿元,为做强百亿级现代竹产业集群打下坚实基础;围绕做优茶产业,举办2024年中国·沐川第二届紫茶节暨红茶贸易洽谈会,加快川红工夫红茶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引导重点茶企探索精深加工模式,推进多元化茶产品研发;加快推进“药食同源”魔芋项目,研发生产药食同源压片、胶囊、粉剂等医疗保健产品,力争全年鲜芋消化能力达15万吨以上,全力打造万吨级现代茶产业集群、行业领先魔芋产业集群……

这些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也为沐川县城乡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从而实现“两个高于”目标。

加快提升县城品质

在沐川县县城的发展蓝图中,目标明确:大力推进省级县城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县城。

县城作为城乡融合的交汇点,既是城乡经济的连接纽带,也是文化、教育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

今年“五一”假期,备受期待的“印象沐川”迎来开街,人山人海的市民和游客将街道围得水泄不通,独具文化特色的茶马古道遗迹等形成艺术化立体空间博物馆,在实现文化记忆传承的同时,让外地游客能够了解沐川的特色文化,为市民和游客新增一处休闲观光、了解传统文化的好去处。

在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沐川县始终坚持一体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优化、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县城辐射带动乡村“五大行动”,统筹做好县城城市“体检”与有机更新,抓住影响城市品质、群众最关注的“小切口”,深入实施县城精修细补十项民生工程,推进县城区排水管网、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等市政项目建设,加快25个老旧小区改造,打通新城区狮子山南路、龙门溪路等一批断头路。

“以前总是羡慕大城市的生活,但现在我们县城的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越来越好,每次从外地回家都有不一样的感受。”沐川县居民费女士告诉记者。

今年,沐川县将探索“口袋公园+”微更新,在提高县城承载能力和宜居性的同时,启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巩固扩大国家卫生县和卫生乡镇创建成果,常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坚决消除“脏乱差”,提升“洁畅美”,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吸引更多人口和产业向县城集聚,让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至37%以上。

全力建设和美乡村

来到富新镇新塘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错落有致的农家庭院,孩童们在宽阔的院子里嬉戏打闹,老人坐在屋檐下晒着太阳,目光所及之处,是一幅幅“村美、人和、共富”的和美乡村画卷。

每天早上起床后,村民郭贻旭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屋里屋外、院里院外收拾干净妥当。他说:“现在村子变得整洁漂亮了,大家对自己家的卫生也更重视了,都想为建设和美乡村做点贡献。”

近年来,沐川县持续开展农村“五清”行动、农村“三大革命”,加快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确保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保持在95%以上、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的村达85%以上。围绕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开展农村水、电、路、气、网等补短强基,(紧转第2版)(紧接第1版)加快推进幸福美丽乡村路工程,持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在保留乡村风貌的同时,大力推进美丽乡村提升行动,让乡村发展彰显温度、充满活力,乡村实现了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越来越多的村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所谓和美乡村,顾名思义乡村要兼具“和”与“美”的内涵,“和”是人、文化、自然之间的关系,也是“美”的前提与支撑,而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改善,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这份“美”,正是“和”的结果和体现。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落实以片区为单元的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严格落实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快耕地恢复补充,加强撂荒地整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坚持稳面积、增产量两手发力,持续抓好粮猪生产,确保全年粮食播面和产量稳定在31万亩、10.5万吨以上,生猪出栏21万头以上;

深入实施“百园千亿”工程和“211”园区培育计划,持续提升龙溪河“玉米+魔芋”、五指山竹笋等省级农业园区、林业园区产业融合发展质效;

……

当前,沐川县正着力构建以沐溪镇为核心、舟坝镇为县域副中心,富新镇、大楠镇、黄丹镇、利店镇为支撑的“四向增长极”,形成“一核一副四极”城乡融合发展版图,全面融入“井研县—犍为县—沐川县农文旅融合示范带”的同时,顺应人口流动及变化趋势,有序推动教育、卫生、养老等公共资源跟着人口走,优势资源向县城和中心镇聚集,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产业强镇、文旅强镇、商贸强镇,保证高标准服务向中心村覆盖,一幅城乡融合“翼”军突起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缩小 放大 默认
版权声明
  《乐山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乐山日报》读者阅读、学习 研究使用,未经乐山日报社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乐山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 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乐山日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乐山日报社主办 乐山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1代号(61-53)
总编辑:王大强 总编室电话:(0833)2494209 新闻热线:(0833)2130000 传真:(0833)2494210
广告热线:(0833)2116999 订报热线:(0833) 2110021 技术合作:(0833)2152269
乐山日报社版权所有 邮编:614000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铁门坎巷33号 主办单位:四川省乐山市乐山日报社
广告许可证:6140004030232 法律顾问:四川齐天律师事务所 (0833)2435729
Copyright © 2012-2024 LESHAN DAILY. 乐山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