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打造多元解纷阵地 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环保公众开放日活动 公众和企业“零距离” “黄丝带”爱心助考 800辆车免费送考 市直机关党务(党员)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 暨市直机关党员干部读书班开班 市政协民主评议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动员会暨培训会召开 规划方案局部调整公告
  第02版:综合新闻·广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6月05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缩小 放大 默认
社区打造多元解纷阵地 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 记者 罗曦

峨眉山市胜利街道城东社区曾是峨眉山市里心连心服务热线投诉量最多的社区,邻里纠纷、抚养权纠纷、婚姻调解等每年都要发生数百起。为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城东社区整合资源、创新融合,探索“一揽子”解纷模式,打造了社区一站式多元解纷阵地。许多群众专程打电话到心连心服务热线,点名表扬城东社区调解工作。

“诉前调解”进社区

高效解民忧

城东社区是峨眉山市最大社区,常住人口约5万人。人多了,就容易发生矛盾,尤其是邻里之间。针对社区民意复杂、矛盾纠纷易发多发等特点,2021年,城东社区成立了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依托网格化治理优势,突出社区调解功能。

“漏水问题困扰了我好几年,和邻居的矛盾较大,我都想到要去起诉对方了,多亏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帮忙协调解决。”5月底,在城东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多功能调解室里,居民易女士感激地说。

易女士在峨眉山市馨竹苑小区有一间底商对外出租,前几年,多家商铺反映屋顶漏水。“我找到二楼住户协商,多次出钱维修,但一直没有解决问题。”易女士回忆,大家怀疑是二楼住户占用平台修建花坛造成防水层受损导致漏水。然而一提起要把平台恢复原样,二楼住户就大发雷霆,拒绝配合。楼上不配合,使得数年里双方频频爆发冲突,双方多次因为口角报警。

得知这一情况,城东社区主动介入,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金牌调解员方秀容带着网格员前前后后跑了几十次。看现场,组织双方召开多次协调会,又邀请胜利街道司法所工作人员和律师给双方讲法讲理。经过几个月不懈努力,最终说服二楼住户拆除了花坛并保证不再占用,易女士出资重新给平台做了防水。截至目前,商铺再也没有出现漏水的情况。

同样因为漏水问题引发邻里纠纷的还有峨眉山市佛欣路53号小区居民罗阿姨,她因装修房屋被楼下邻居投诉。在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下,罗阿姨、装修公司人员和楼下邻居一起到现场查看了漏水情况,协商处理办法。

“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人多次上门,安抚情绪,商量办法。”罗阿姨告诉记者,“最开始装修公司对整改很抵触,楼下住户看到房顶漏水十分生气,我年纪大也不懂该怎么办。还是社区坚持从中斡旋,一点一点理清问题,最后找到了几方都满意的解决办法,化解了矛盾。”

不论是易女士还是罗阿姨,都对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及时将矛盾化解在萌芽、化解在基层表达了感激。

整合力量

建立联动机制

基层既是产生社会矛盾的“源头”,也是疏导社会矛盾的“茬口”。为满足社区群众的诉前调解和多元调解需求,有效提高解纷工作整体效能,城东社区将辖区划分为 21 个网格,21 个网格员均自动成为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主动对接辖区业主群、家长群等各类微信群,协助群众联系诉讼、法律服务等资源,推动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小。城东社区还制定了《社区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流程图》,从登记、受理、审批三个方面规范调解处置纠纷的流程,对于调解好的,要开展回访;未调解成功的,加强动态监测,科学评估风险等级,及时反馈街道综治中心落实稳控措施,防范矛盾激发升级。

同时,城东社区高标准搭建多元解纷阵地,投入200余万元打造了800平方米面积的公园式社区阵地。该阵地集社区综治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法律咨询中心为一体,设置了法律咨询室、心理疏导室、多功能调解室、网格工作站等 6 个工作室;建立辖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与社区的联动机制,组建了以民警、交警、法官助理、司法助理员、综合执法队员、网格长、专职网格员的“7员”,以及居民小组长、小区党员、业委会负责人、小区物管负责人、楼栋长、乡贤能人等为“N”的“7+N”解纷队伍,通过“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的方式,联动辖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及时响应辖区居民的调解需求。成立了银晖党员工作室,搭建“板凳会”“圆桌会”,畅通沟通渠道。推行“法官+”解纷模式,邀请辖区法官定时来到社区“把脉会诊”疑难纠纷,聘请专业人员为特邀调解员,开展诉前委派、诉中委托调解。2023年以来,城东社区已组织调解12次疑难纠纷,进行司法确认5件。

城东社区党委书记黄建明表示,下一步,城东社区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从加强领导、强化协同、健全机制、压实责任入手,筑牢基层矛盾化解“第一道防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缩小 放大 默认
版权声明
  《乐山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乐山日报》读者阅读、学习 研究使用,未经乐山日报社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乐山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 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乐山日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乐山日报社主办 乐山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1代号(61-53)
总编辑:王大强 总编室电话:(0833)2494209 新闻热线:(0833)2130000 传真:(0833)2494210
广告热线:(0833)2116999 订报热线:(0833) 2110021 技术合作:(0833)2152269
乐山日报社版权所有 邮编:614000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铁门坎巷33号 主办单位:四川省乐山市乐山日报社
广告许可证:6140004030232 法律顾问:四川齐天律师事务所 (0833)2435729
Copyright © 2012-2024 LESHAN DAILY. 乐山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