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 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成都南河百舸争流 2024天府端午龙舟会开赛 我国科学家首次获取青藏高原 对流层大气廓线连续观测数据 海南多部门集中行动排查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 多部门部署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 常泰长江大桥顺利合龙 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工作启动
  第04版:时事·广告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2024年06月10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缩小 放大 默认
加快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 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解读《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

■ 新华社记者 高敬

近日,生态环境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旨在加快建立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增进碳足迹工作国际交流互信,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碳足迹通常是指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的特定对象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之和,特定对象包括产品、个人、家庭、机构或企业。石油、煤炭等含碳资源消耗越多,二氧化碳排放量越大,碳足迹就越大;反之,碳足迹就小。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负责人介绍,实施方案从建立管理体系、构建工作格局、推动规则国际互信、加强能力建设四个方面明确碳足迹工作目标和任务分工,重点任务更细化、措施手段更聚焦,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任务书”和“施工图”。

他表示,紧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实施方案分阶段明确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设目标——

到 2027 年,碳足迹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制定发布与国际接轨的国家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制定出台 100 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初步构建,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和分级管理制度初步建立,重点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衔接取得积极进展。

到 2030 年,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制定出台 200 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覆盖范围广、数据质量高、国际影响力强的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基本建成,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和分级管理制度全面建立,产品碳足迹应用环境持续优化拓展。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因子数据库与碳标识认证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实质性参与产品碳足迹国际规则制定。

为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实施方案提出四方面 22 条重点工作任务,包括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构建多方参与的碳足迹工作格局、推动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互信、持续加强产品碳足迹能力建设等。

同时,这位负责人介绍,实施方案坚持系统观念,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产品碳足迹着手,完善国内规则、促进国际衔接,建立统一规范的碳足迹管理体系。

“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加强协调、形成合力。”这位负责人说。为保障相关工作落地见效,实施方案提出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工作落实、加强宣传解读等保障措施。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足迹工作的安排部署,会同各部门、各地区全力打造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以试点工作为抓手,统筹推进各项任务落实,确保实施方案落地见效。

(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缩小 放大 默认
版权声明
  《乐山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乐山日报》读者阅读、学习 研究使用,未经乐山日报社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乐山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 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乐山日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乐山日报社主办 乐山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1代号(61-53)
总编辑:王大强 总编室电话:(0833)2494209 新闻热线:(0833)2130000 传真:(0833)2494210
广告热线:(0833)2116999 订报热线:(0833) 2110021 技术合作:(0833)2152269
乐山日报社版权所有 邮编:614000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铁门坎巷33号 主办单位:四川省乐山市乐山日报社
广告许可证:6140004030232 法律顾问:四川齐天律师事务所 (0833)2435729
Copyright © 2012-2024 LESHAN DAILY. 乐山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