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 文化传承 乐山有“料” 市八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 第五十四次会议召开 市新联会财税法服务团走进夹江经开区 2024年四川省大学生 智能汽车竞赛在乐举行 图片新闻
  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6月12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缩小 放大 默认
文化传承 乐山有“料”
记者:杨心梅

乐山,古称“嘉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2000多年的历史文脉沉淀众多的文化遗产。乐山大佛历时 90 余年开凿的故事、峨眉武术一招一式中的江湖豪情、武汉大学西迁乐山办学 8 年的烽火岁月……桩桩件件,无一不承载起这座城市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时光荏苒,三江的水奔腾不息,一代又一代乐山人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在文化传承保护上蓄力接棒,在岁月长河中留住文化的“根”与“魂”,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底蕴深厚、灿烂精彩的嘉州文化在赓续传承中不断发扬光大。

目前,我市核定公布不可移动文物2659 处、各级物保护单位 315 处、四川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3处,登记国有馆藏文物 12322 件,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4 项、省级 57 项、市级 157 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3 人、省级 43 人、市级 236 人,各类非遗展示、传习、体验基地 52 个,逐步构建起保护有力、管理有效、传承有序的保护传承体系。

民俗文化丰富节日内涵

“咚!咚!咚……”6 月 10 日,伴随着铿锵鼓槌声,龙舟划手手起桨落,24支龙舟队如离弦之箭划过青衣江水面,上演水上版“速度与激情”,与江岸边围观群众的加油声、呐喊声相互应和,拉满端午节日氛围。

从去年组织实施2023年四川省“百舟竞渡迎端午”集中展演活动,到今年主办夹江县 2024 年“百舸争流迎端午核力奋进新征程”龙舟赛展演赛,端午的传统习俗在青衣江上获得传承,带动文旅市场全面火热。据相关部门统计,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夹江县龙舟赛事相关活动累计吸引市民、游客 8.23 万人次,约10万人次观看直播。

赓续文化传承,乐山作为远不止于此。近年来,每逢重要传统节日、法定节假日,千龙千狮闹新春、万人赏月诵中秋、“共享嘉州好时光”路演等精彩活动都会如约而至,苏稽古镇、罗城古镇、罗目古镇等地处处上演精彩的民俗活动,在聚集节日人气的同时丰富了节日文化内涵。

“文化赋能,让文旅消费新场景推陈出新,为涌向乐山的游客提供一个接一个‘好吃好耍’的落脚点。”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加快打造享誉全球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道路上,乐山将端出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风、嘉州韵的“文化大餐”。

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走,去社区包粽子!”6 月 10 日,一场“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在犍为县清溪镇中华茉莉谷广场举行,吸引200余名市民和游客参与。大家通过吟诗诵词、猜谜语、包粽子等形式,共同感受端午节的传统魅力。

以节日为媒,如今,结合新时代元素创新发展的文化活动,越来越受到百姓的喜爱,古老的文化正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传统文化的“复兴蝶变”。

“这个端午,我们邀请了3位沙湾区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到区内文旅场所展示传统技艺,吸引游客参与非遗项目制作和产生过程,收获不少好评。”沙湾区文化馆馆长黄燕梅告诉记者,文化传承不能将文化束之高阁,而应让它融入百姓生活。近年来,他们通过文化进社区、进学校、进景区等活动,带动了更大的群体身体力行、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此外,我市不断加强文博阵地建设,持续推进“一县一馆”建设,沫若书法艺术馆、金口河铁道兵博物馆相继全面开馆;乐山市博物馆、峨眉山博物馆、武汉大学西迁乐山历史文化陈列馆等常态化开展丰富文化活动;打造 9 条特色文博、非遗旅游线路,推出“乐山潮·文博派—听乐山文物故事”系列短视频,让文化传承底色更浓、成色更足。

增强文化传承内生动力

“以文化人”“以文立心”“以文塑旅”。如今,嘉州历史文化正在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也鞭策着乐山儿女不断增强保护传承的内生动力。

近年来,我市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建立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制机制,持续加强人才培养和价值研究,多层次多渠道推动传承普及和转化利用,颁布实施《乐山大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峨眉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出台《嘉州古城保护办法》,制定《乐山市发展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动方案(2022—2025)》,编制各类文化遗产领域专项规划 30 余个;成立乐山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建立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全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整体格局基本形成。

同时,持续开展文化遗产普查认定和非遗调查,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打造只有峨眉山、夜游三江、大佛文化广场、沫若戏剧文创园等文旅精品,推动西坝豆腐、跷脚牛肉、苏稽米花糖等“舌尖上的非遗”出圈,开创了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的生动局面,让“乐山好看、乐山好耍、乐山好吃、乐山好客”成为普遍共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缩小 放大 默认
版权声明
  《乐山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乐山日报》读者阅读、学习 研究使用,未经乐山日报社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乐山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 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乐山日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乐山日报社主办 乐山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1代号(61-53)
总编辑:王大强 总编室电话:(0833)2494209 新闻热线:(0833)2130000 传真:(0833)2494210
广告热线:(0833)2116999 订报热线:(0833) 2110021 技术合作:(0833)2152269
乐山日报社版权所有 邮编:614000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铁门坎巷33号 主办单位:四川省乐山市乐山日报社
广告许可证:6140004030232 法律顾问:四川齐天律师事务所 (0833)2435729
Copyright © 2012-2024 LESHAN DAILY. 乐山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