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未尽情未老 56016部队防化连支援民兵防化专业训练 85年度民兵训练施展新招 女青年 投亲幸遇好民警  某司机 蛮不讲理伤同行 乐极生悲 个体户为学生提供课间餐 天顺井村小学对学生进行防火教育 九龙乡小学做好教学改革准备工作 登台上教改汇报课 曙光照耀嘉州城
  第03版:第三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1985年01月23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缩小 放大 默认
余热未尽情未老
——访郭沫若旧交、老教师杜高崇先生
  作者:廖学良

得知乐山地、市教育局将要为九十四岁高龄的杜高崇先生庆贺寿辰,有感于党和政府对一个老教师的如此厚爱,深冬,一个细雨蒙蒙的下午,我走访了家住乐山市内九龙巷深处的杜老先生。

老态龙钟的高崇先生从里屋出来,由他的儿子和儿媳妇搀扶入座。老人家虽然行动艰难,但精神矍铄,气色蛮好,说起话来,口齿非常清楚。他的儿子杜厚寿六十多岁,教龄亦有四十余年,恰好是笔者中学时的历史老师。融洽的师生关系,顿时使气氛和谐了起来。寒喧之后,谈到当令盛世,党和政府何等尊重知识,珍惜人才,老先生百感交集,谈吐间溢满了感激之情。

谈到旧交郭沫若,杜先生仿佛回到了青少年时代。当今世上,他是郭沫若唯一健在的中小学同学了。他回顾了一九O六年至一九O九年间,在乐山草堂寺小学堂和嘉定府中学堂两度与郭沫若同窗共读的生动情景。“开贞(即沫若)活跃得很。假日,我们外出郊游,他总是雄辨滔滔;也喜欢喝酒。”三九年,他二人曾两次见面,十分投机。解放后,为他们的老师帅先生的生计,二人曾经通信往来,是郭老出知刘伯承后,矛盾才得解决。高崇与沫若,交谊是笃厚的。

杜老一生致力于家乡的教育事业。跨入教育界七十余年,他始终怀着一颗对祖国母亲的拳拳童心,把对光明的追求和对黑暗的仇恨熔铸成矢志不谕的进步理想。早年,他便针对传统教育只是服务于少数人的痼疾,极力主张“教育普及”。他的爱国主义思想一开始便是借“教育救国”得以体现的。在教学方法上,杜先生可谓开风气之先,一贯倡导“启发式”,强调对学生要“重鼓励”。老先生优心于国家盛衰,致力于教育振兴的一言一行,都曾对乐山教育界的后学之辈,产生过积极影响。

杜老深有感触地说,一个教师,最大的幸福在于能够培育人才。他一生送出了一百二十多个班毕业;弟子逾六千,早已遍布天下,其中不乏名家名流。当代翻译家曹葆华、诗人陈敬容就是他的学生。非但如此,他倾注于教育的满腔热情,感召了杜氏亲属,在他之下,杜家的教育工作者,单是当教师的,从北京大学到四川师院,包括中小学,就有二十一人,真不愧是“教育世家”了。

杜先生最后告诉我,九十四岁的人,毕竟力不从心了。可他慨叹余热未尽情未老,当不变初衷,竭尽余力。眼下,老人除了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之外,正努力回忆并撰写家乡的近现代教育史料。老人家的高风亮节,实在令人崇敬。

告别杜家之际,杜先生嘱托笔者转告公众,一个从旧中国走到今天的知识分子、是懂得怎样报答党和人民厚遇之恩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缩小 放大 默认
版权声明
  《乐山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乐山日报》读者阅读、学习 研究使用,未经乐山日报社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乐山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 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乐山日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乐山日报社主办 乐山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1代号(61-53)
总编辑:王大强 总编室电话:(0833)2494209 新闻热线:(0833)2130000 传真:(0833)2494210
广告热线:(0833)2116999 订报热线:(0833) 2110021 技术合作:(0833)2152269
乐山日报社版权所有 邮编:614000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铁门坎巷33号 主办单位:四川省乐山市乐山日报社
广告许可证:6140004030232 法律顾问:四川齐天律师事务所 (0833)2435729
Copyright © 2012-2024 LESHAN DAILY. 乐山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