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董庄实行生物改碱面貌一新 劳动致富不忘保护环境 农民住房也要有个好环境 苏研制成减少汽车废气污染的装置 泵前吸气气浮法处理工业污水 重庆市开始收取城市建设综合配套费 百座雕塑装点花果城 五大城市优质服务联谊赛拉开序幕 国家开展省级风景名胜区审定工作 教室里的色调 穿耳环眼要注意无菌操作 贈花常识 炒菜不宜多放油
  第06版:第六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1985年01月23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缩小 放大 默认
昔日盐碱白茫茫 如今树茂粮满仓
河北董庄实行生物改碱面貌一新

河北省景县董庄村原来是个有名的穷碱洼,全村一千三百亩士地,有一千二百亩是中轻度盐碱地。当地流传着一首民谣:“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只听蛤蟆叫,不见粮归仓”。解放后,曾采取扫碱土、平地深翻等措施但收效甚微。

1972年,全村进行培肥改碱、以林养农试验,以农田林网为骨架,使不同树种与农作物间作,农林草并举,形成了高杆作物与矮杆作物、深根植物与浅根植物、喜光植物与耐荫植物合理搭配的良好农业生态环境。为了改碱,提高地的肥力,他们还大种紫穗槐、地丁等小灌木,使土壤含盐量由千分之四点四下降到千分之零点八,土壤有机质提高一倍,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淡化了,一半的碱地成了高产田。

现在的董庄,条条路渠绿树成荫,林木复盖率达到25%到了秋季,果实挂满枝头,整个村庄掩映在万绿丛中。粮食亩产由1972年的一百三十斤提高到1988年的一千四百斤,人均纯收入超过一千一百元。1983年衡水地区行署命名董庄为“立体农业标准村”。

摘自《中国环境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缩小 放大 默认
版权声明
  《乐山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乐山日报》读者阅读、学习 研究使用,未经乐山日报社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乐山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 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乐山日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乐山日报社主办 乐山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1代号(61-53)
总编辑:王大强 总编室电话:(0833)2494209 新闻热线:(0833)2130000 传真:(0833)2494210
广告热线:(0833)2116999 订报热线:(0833) 2110021 技术合作:(0833)2152269
乐山日报社版权所有 邮编:614000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铁门坎巷33号 主办单位:四川省乐山市乐山日报社
广告许可证:6140004030232 法律顾问:四川齐天律师事务所 (0833)2435729
Copyright © 2012-2024 LESHAN DAILY. 乐山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