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戴余乐
500 亩荒地变“富土”,生姜、水果玉米、黄豆满田地;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助力菌业生产,企业、村民笑开颜……如今的峨边彝族自治县沙坪镇六丰村,路更宽、水更清、民更富。
“乡村振兴就是要因地制宜、聚焦民意,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蹚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之路。”在峨边彝族自治县人大代表、沙坪镇六丰村党支部书记赵贵福的带领下,六丰村朝着“富裕村”大步迈进。
“帮助农民致富、推进乡村振兴。”这是赵贵福常挂在嘴边的话。不问晴天雨天,常见赵贵福带头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的身影,他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广泛问建议、联系企业,脚踏实地想方设法发展特色产业助农增收。
2022 年4 月,赵贵福提出充分利用中省财政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为群众搭建就业平台,实行“村集体+劳务公司”增收模式,激活村集体内部造血功能。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村“两委”牵头依法注册登记,成立了四川丰客建筑劳务有限公司。短短半年时间,该公司劳务用工1800 余人次,带动脱贫户务工200 余人次,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约30 万元。
为推进六丰村撂荒地复耕复种,赵贵福带头先后流转撂荒地约500 亩,种植生姜、水果玉米、黄豆等农作物。组织村民与四川风去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带动村民就近务工1400 多人次,村民增加劳务收入11 万余元。组织村民与峨边松林菌业有限公司合作,回收农作物秸秆用于菌业生产,既帮助村民变废为宝增加收入,又帮助企业节省生产成本,全村村民分红高达4.2 万元。
把产业做起来,让百姓腰包鼓起来,还要村里“美”起来。
过去,六丰村非常缺水,加之平时没有规范化管理,导致村民们用水量失衡。这些问题,赵贵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多次沟通协调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为村里购买水管、水表、净水器,建立农村水资源管理和水价机制。同时,实行网格化管理,增设3 个护水员公益岗位,解决了村民用水问题。赵贵福还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组道路改造、困难村民生活等事项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民生实事项目清单,大力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纠纷少了、烦心事解决了,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美丽乡村,有“颜值”,更有“气质”。
“ 人大代表肩负着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我作为人大代表,就是要为群众干实事、干好事、干成事,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身处新时代、立于新起点、勇担新使命,赵贵福表示,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他将继续深入群众听取意见、履职尽责为民办实事,助推乡村振兴,助力群众增收致富,让六丰村真正成为物丰人和、邻里有爱的美丽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