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里峡谷·新河驿
■ 熊秋敏 黎艳 文/图
“ 真没想到,山里面还有这么漂亮的景色!”近日,在金口河区共安彝族乡新河村,来自成都的游客李先生兴奋地感叹道,“ 之前只知道这儿是个小山村,这次一来,完全变了样,吃喝玩乐样样俱全,住的民宿也超有特色!”
李先生的惊讶不无道理。曾经,金口河区的文旅产业就像被一层“玻璃罩”束缚着,规模小、层次低,游客来了又匆匆离开,很难留下驻足的脚步。但如今,这里摇身一变成了网红打卡地。翻天覆地的变化,全靠一位特殊的“当家人”——乡村“CEO”。
为打破文旅产业壁垒,重构产销体系,唤醒“沉睡”资源变现山水,金口河区聘请国内头部文旅企业禅驿集团为乡村“CEO”,担任乡村职业经理人,整链打造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新地标——十里峡谷·新河驿。
政策“点金”
五方携手铺就农旅融合富民路
金口河区聚焦“ 以点带面、以廊带域”发展思路,引入头部文旅企业禅驿集团担任乡村“CEO”。这一决策并非简单的招商引资,而是构建起“农村集体+运营公司+区属国企+链上品牌+当地村民”的五方共赢机制:村集体以土地资源入股,区属国企完善基础设施,禅驿集团输出专业运营,村民通过老宅入股享受分红,链上品牌导入多元业态,形成全链条发展合力。
在五方协同推进下,新河村成功实现从“峡谷山村”到“百万名村”的华丽蝶变。如今,在十里峡谷·新河驿,崖壁酒店、咖啡书吧、森林营地等特色业态一应俱全,吸引着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成为我市“风光变现、山水生金”的生动实践,也让像李先生这样的游客,真切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无限魅力。
“CEO”破局
穷山沟华丽转身网红打卡地
过去,金口河区虽然文化底蕴厚重、旅游资源丰富,但传统村集体经济面临专业人才匮乏、市场化运作能力不足、联农带农机制薄弱等痛点。
在乡村“ CEO ”的统筹规划下,利用“ 老宅入股+ 改造分红”模式,让原本散落山间的房屋迎来蜕变—— 青石板路蜿蜒串联起错落有致的院落,夯土墙被细心修补成暖黄底色,木梁窗棂经手工打磨后重焕温润质感,连屋顶的黛瓦都被重新铺排。青瓦土墙的老屋在保留原生肌理的基础上注入新活力,化身成兼具乡土温度与旅居美学的“ 崖壁民宿群”,如璞玉般镶嵌在层峦叠嶂间。
“乡村‘CEO’按照4A 级宾馆标准依山建设崖壁酒店2 栋,打造精品民宿5 栋、青年旅舍2 栋,累计新增客房78间、床位148 个,配套建设餐厅、咖啡吧、书吧、茶舍、露营、采摘等业态超3000 平方米,日接待游客能力突破2000 人次。”金口河区文体旅游局局长许英对乡村“CEO”的执行能力赞不绝口。
集群“链动”
民宿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老板,两份豆花,一份小炒肉,一份血旺。”正午时分,在十里峡谷·新河驿,禅驿·峡谷院子酒店门口的豆花饭店飘出阵阵椒麻香,饭店老板段付兵系着蓝布围裙在灶台间穿梭,铁锅铲与陶土灶碰撞出“滋滋”声响,身后的游客已经挤满了青石板院坝。
“每天的生意都不错,节假日更是火爆。”段付兵介绍,自从新河村打造出来之后,他们家在乡村“CEO”的指导下,跟上了发展步伐,吃上了旅游饭。随着十里峡谷·新河驿的名气越来越大,他们家的生意也跟着越来越好。
“乡村‘CEO’为新河村村民提供切实可行的经营指导建议,并亲自协助他们办理相关的经营手续,确保村民们在项目参与过程中能够顺利无忧。同时,每年免费为他们提供两次以上经营理念、服务意识、菜品摆盘等业态服务品质提升培训。”金口河区共安彝族乡党委书记黄伟介绍,截至目前,乡村“CEO”已累计带领包括段付兵在内的10 余户村民发展农家乐、烧烤、小吃等业态,切实让他们从“守着老屋种地”转变成了“ 家门口的生意人”,让厨房的烟火气化作实实在在的“致富底气”。
当晨光漫进十里峡谷·新河驿,禅驿·峡谷院子客房服务员祝云菲正在熟练的整理客房床铺。“以前在外地打工,现在走五分钟就能上班,每个月有几千元的收入,还可以在家照顾老人小孩。”这是她在酒店上班的第二个月,指尖拂过床单,眼底满是笑意,曾经外出谋生的她,如今也成为家门口“新职业”的受益者。
“引进乡村‘CEO’之后,为老百姓提供了40 余个就业岗位,带动区域内户均增收1 万元以上。”黄伟告诉笔者,新河村以乡村“CEO”为纽带,重塑联农带农链条,开发民宿管家、非遗传承人等新型职业岗位,让村民获得土地流转、务工薪金、股份分红等多元化收益,切实将峡谷风光、田园诗意转化为“真金白银”,推动村集体经济从负债10 万元跃升至年增收80 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