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乐山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1月30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缩小 放大 默认
关于乐山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4年1月14日在乐山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乐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 202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4 年计划草案提请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 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围绕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和全市“产业强市、旅游兴市”实践定位,紧扣“重大产业项目提升年”经济工作主基点,保持定力、迎难而上,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现代化乐山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主要目标任务预计(下同)完成情况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6.5%(同比,下同),完成预期目标。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9.2%,低于预期目标0.3个百分点。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4%,低于预期目标5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高于预期目标1个百分点。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高于预期目标1个百分点。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0.5个百分点,低于预期目标0.5个百分点。

城镇调查失业率 5.5%左右,符合预期目标。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5.5%、7.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预期目标 1.5 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预期目标。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256.97 万人,参保率达95.2%、位于全省第一方阵。

(一)围绕主基点整体发力,经济向好提升态势不断巩固

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制定实施“四个倍增计划”,细化落实季度经济工作方案,抓好省“36 条”政策(1)落地落实,配套出台市“20条”政策(2),有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 3.2万户,其中企业 1.1 万户。精准推送各项税费优惠政策 75 批次、惠及市场主体 105.1 万户次,新增退减缓税费 27 亿元。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 329.48 亿元、增长 11.2%。优惠铁路运费 8000万元。召开乐山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开展“两个健康”(3)党政企“面对面”沟通协商活动,打通服务民营企业“最后一公里”。

市场消费稳步复苏。策划实施“乐山城市节”等系列活动 80 余场,发放各类消费券 1 亿元,拉动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住宿和餐饮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60.3%、30.7%。加快电商基地建设,推出 100 种电商产品,带动全市网络零售额增长 28.9%。消费场景多元化发展,嘉州烟火气更加浓郁,网红经济持续升温,新培育乐山“耍码头”、社坛·新街子等网红打卡点,乐山美食登上央视《消费主张》等栏目,入选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有序实施购房补贴、落实住房信贷政策等措施。倡导绿色消费理念,新能源汽车销售额突破10亿元、增长45%。

项目投资支撑牢固。出台政府投资管理办法、市本级政府投资管理实施细则,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300个市重点项目、22个单独考核我市的省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 873.2 亿元、183 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分别达118.5%、140.7%。永祥能源科技 12 万吨高纯晶硅等项目开展试生产,海创尚纬年产 10 万吨动力储能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等项目开工。争取到位上级项目资金超 100 亿元,其中中省预算内投资15.2亿元、增长135%,创五年来新高。

(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动力源”显著增强

工业增势持续向好。中国绿色硅谷集聚成势,晶硅光伏产业形成 36 万吨硅料、67吉瓦拉棒切方、16吉瓦切片产能规模,产值突破 800 亿元。先进制造业加快培育,成功组建 10 亿元核技术应用产业基金,“中国堆谷”加快发展,首款“乐山造”高端威士忌亮相,夹江陶瓷入围全省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五大产业产值超 1800 亿元。拓展新型储能、预制菜等产业新赛道,伟力得新型储能产业园、乐山味道·川菜预制菜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53 户,入围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户。

农业基础更加牢固。守住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底线,新建高标准农田11.4 万亩,粮食产量 128.64 万吨、增长4.9%。四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基地规模突破 680 万亩,“峨眉山茶”品牌价值达 46.44 亿元。举办国际(乐山)绿茶大会暨第五届峨眉山茶博会,获评“世界高端绿茶发源地”。举办中国魔芋产业发展大会,魔芋产品远销73 个国家和地区。落实能繁母猪、仔猪补栏等补贴激励政策,完成生猪出栏288万头、增长3.6%。厚全集团成为成都大运会唯一鸡蛋供应商。

服务业提振回暖。举办第十一届中国曲艺节、第十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第六届乐山大佛旅游文化节等200 余场活动,全年接待游客超 8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1150 亿元,分别较 2019 年增长 25%、10%。获得亚太旅游协会授予“世界休闲旅游目的地”称号,市中区上榜全省首批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现代金融产业稳步壮大,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较年初增加 424.53 亿元、252.03 亿元,保费收入、债券融资分别增长11.1%、100.4%。对外贸易逐步企稳,晶硅光伏、稀土行业共实现进出口额11亿元,增长近7亿元。

(三)推动基础设施补短板,发展承载能力持续提升

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乐山机场民航主体部分基本完工。高铁乐山站日均停靠列车达 123 趟,实现直达香港。峨汉高速、仁沐新高速、乐西高速绕城段通车,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岷江龙溪口航电枢纽泄洪闸和发电厂房主体工程完工,老木孔航电枢纽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东风岩航电枢纽开工建设。新(改)建干线公路 21 公里、农村公路 830 公里,创建国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3 个。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启动,大渡河风景道(乐山段)入选全国交旅融合发展典型案例。

产业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资 100 亿元,建成区面积突破63.8平方公里,实现营业收入超 2300 亿元,其中 2 个园区营业收入超 500 亿元。五通桥省级经开区获批设立,犍为、马边共建飞地园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提质发展,新创建省级星级现代农业(林业)园区(基地)15个,获评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典型市。能源保供能力持续增强,乐山南(辉山站)500 千伏输变电工程等一批能源项目建成投用。

宜居城市品质有力提升。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推动主城区排水防涝、内涝治理,新建、改造排水管网分别达191.2 公里、102.2 公里,成功入选省级全域推进海绵城市(4)建设示范城市,争取支持资金1.5亿元。岷江二桥全福连接线、辜李坝互通借道工程建成投用,城市通行效率有力提升。老旧小区改造完成 580 个、新开工 481 个,完成既有住宅电梯增设 200 台,完成棚户区改造 1326 户。主城区盘活停车位 1.2 万余个,全市新能源车桩比(5)实现 1.25∶1,提前达到国家2025年目标。

(四)促进城乡互动融合发展,县域经济基础进一步夯实

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实现脱贫人口务工 8.2 万人,监测消除返贫风险 610 户,连续 6 年脱贫攻坚和巩固脱贫成果考评获“好”等次。东西部协作到位帮扶资金 1.7 亿元,“蓝鹰工程”做法入选全国示范典型案例;帮扶美姑县资金到位 6031 万元。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经济收入超 50 万元的村集体增至 62 个。和美乡村建设提速,新(改)建农村电网472 公里,全市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以上,生活垃圾、污水有效治理占比分别达100%、73.8%,“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占比超过70%。

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推动中心镇做大做强,“省级百强中心镇”命名镇和候选镇基础设施投资 9.5 亿元,创建第二批省级百强中心镇(6)3 个,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 55%。统筹推进场镇风貌提升、农村危房改造、传统村落保护等工作,成功创建中国和四川传统村落 38 个,金口河永和镇、峨边黑竹沟镇古井村分别获评天府旅游名镇、名村。改造提升县级配送中心 8 个,推动连锁商超下沉镇乡布点 300 余个,3 地启动县域商业行动项目建设。

县域综合竞争力稳步提升。五通桥区连续两年被评为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五通桥区、犍为县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运行监测中连续3 次排位前 60 名。峨眉山市上榜中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成功创建国省休闲农业县 3 个,4 个县入围成都平原优质水稻产业集群,1 个县入围川中川南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产业集群。3个新创建国家卫生县通过现场评审。

(五)深化改革开放创新赋能,发展驱动力全面增强

各领域改革纵深推进。落实年度重点改革任务 169 项,获批国省重点改革试点 40 项。完成村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合并村新型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实现“标准地”指标体系全覆盖,供应“标准地”8 宗。用好水电消纳等电价政策,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32 亿元。“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明显提升。实施民营经济发展倍增计划和民营企业雁阵培育五年行动计划(7),1 户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 500 强”,4 户企业入围“四川民营企业100强”。

开放合作水平持续提升。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与重庆涪陵、石柱两个区县首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成都市签署深化成乐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积极参与澜湄合作、中国—东盟合作、中日韩合作,国际友好关系城市增至 18 国 29 对。货物贸易往来国家(地区)达到 116 个,乐山成为全省第 4 个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开展重大产业项目招引专项行动,正式签约项目金额超 1400 亿元,上报引进产业项目新增实际投资超460亿元。

创新驱动能力显著增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00 户,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千亿,“瞪羚企业”实现“零”的突破。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指标分别排名全省第4位、第6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上云赋智全覆盖。与南科大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北京)等 10 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组建晶硅光伏产业人才发展智库,入选省级科技类领军人才 5 人,参评国家科技领军人才2 人。建成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获批创建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示范区。

(六)筑牢民生和安全底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 168 个重点城市中提升 15 位,国省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 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扎实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国家移交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有力促进三江岸线保护制度化、规范化。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完成营造林32.15万亩。出台系列节能降碳措施和指导意见 6 个,新创建全省绿色工业园区及示范单位 8 家,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个百分点。

民生事业成效显著。深入开展“嘉里人关爱”—党建引领“我为群众办实事”专项行动,30 件年度民生实事、98个“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对标补短项目全部完成。城镇新增就业4.6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1.27万人,入围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创建名单。教育、医疗事业稳步前行,高考本科硬上线率提高 2.2 个百分点,市人民医院高新院区开诊。民生产品供应充足,物价水平保持平稳。承办省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五届特奥会等重大赛事,深化“践行十爱·德耀嘉州”活动。

安全发展基础夯实。深入开展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坚行动,累计排查整治安全隐患 1.97 万项,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分别下降 25.5%、20.6%。承办全省大震巨灾综合实战演练,常态化抓好防汛减灾、地灾防治、安全生产、森林草原防灭火、自建房、城镇燃气等领域安全管理,煤炭、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领域全年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顺利完成成都大运会乐山安保维稳工作。房地产和金融风险、存量隐性债务稳步化解。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平凡、充满挑战的一年,全市上下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全力推动国省重大部署落地落实,奋斗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2023 年全市经济发展与国省一致,面临着周期性结构性矛盾交织、总需求不足等问题,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一些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难度加大。受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影响,晶硅光伏、化工、建材等主要工业产品价格下跌,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外贸出口大幅回落,导致部分经济指标不及预期,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发展信心有待提振,市场主体预期偏弱,升级改造、扩大生产动能不足,消费预期趋于谨慎,消费能力和意愿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产业优化任重道远,工业增长面临较大压力,文旅经济优势彰显不够,服务业规模小、层级低、业态少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亟待提质增效。三是县域发展支撑不够,相比其他区域中心城市,区县经济总量普遍较小,发展差异较大。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2024 年是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和市委八届六次、七次、八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围绕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和市委“345”工作思路,紧扣全市“产业强市、旅游兴市”实践定位和“重大产业项目质效年”经济工作主基点,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深入实施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乐山高质量发展加快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能级的意见》,聚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绿色硅谷、享誉全球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全省重要的区域交通物流枢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乐山新篇章。

综合研判当前经济形势,统筹考虑我市发展阶段、发展基础和现实条件,对标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能级需要,经与市“十四五”规划目标、市委八届历次全会目标和 2035 年远景目标衔接,提出2024 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4 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左右。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0.5个百分点左右。

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指标完成省下达任务。

粮食产量稳定在127万吨以上。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完成省下达任务。

(一)提振扩大有效需求

强化项目投资带动作用。持续实施重大项目投资倍增计划,组织筹备重大项目推进活动,力争 300 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800 亿元以上。精准对接国省战略规划,力争策划储备项目投资规模保持在1.5万亿元以上。加快推进增发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中省预算内投资等上级资金项目建设,确保实现投资量、工作量、实物量“三量齐增”,支撑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走在全省第一方阵。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和国有资本撬动作用,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促进消费提质增量。打造全省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积极培育健康养老、研学旅游、文化体验、目的地婚礼等消费新业态,加快创建川派餐饮创新发展先行区,推动张公桥美食街区改造、京泰皇冠假日酒店、峨眉南山里等项目建设,培育一批消费新场景。赴重庆、成都、浙江等重要客源地开展城市营销,引入重量级综艺来乐宣传推广,实现引客瞩乐游乐。抢抓节庆假日等消费旺季,策划举办“乐 GO 嘉州”消费季、“乐山味·乐山造”全国行等活动。支持发放消费券、消费信贷,有效提振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消费。完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优化房地产政策,开展“走出去”城市品牌暨房地产巡展等活动,有效促进住房消费。

加快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天眉乐高速、资乐高速、乐西高速建设,力争乐西高速乐山至马边段建成通车,推动成峨高速、乐荥高速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高铁乐山站扩容提质,规划论证渝自(乐)雅铁路。推进老木孔、东风岩航电枢纽工程,力争龙溪口航电枢纽首台机组发电,争取乐山港总体规划修订成果获批。加快推进乐山机场建设,力争具备试飞条件。提升园区基础设施水平,推进一批骨干电网输变电工程项目建设,力争五通桥、犍为 2 个化工园区通过省级认定。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统筹实施地下综合管廊,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和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140 个,推动“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8)建设和市政老旧燃气管网设施改造。

(二)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

壮大现代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发展倍增计划,力争工业五大产业产值突破2000 亿元。坚定不移实施晶硅光伏产业“头号工程”,引导电池片、组件及配套产业落地,推动永祥新能源三期、通威 2 个 3×16 吉瓦光伏一体化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形成 60 万吨硅料、100吉瓦拉棒切方、100吉瓦切片、70 吉瓦电池片产能,力争晶硅光伏产业产能突破 1000 亿元。加速构建“堆、源、素、药”核技术应用全产业链条,打造核技术应用产业园。推动盐磷硅氟化工循环产业链条横向延伸,引导新型建材产业向高端不锈钢制品、高端陶瓷、装配式建筑领域拓展,支持茶、酒等食品饮料往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加快打造稀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建设乐山味道·川菜预制菜产业园,打造新型储能、高端天然气化工新材料、氢能综合利用等产业新支柱,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及核心要件、生物医药等产业,争取电网侧新型储能电站建设试点。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落实科技创新“十件大事”“十条政策”,共建成德绵眉乐高新技术产业带,确保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深化与中国科学院系统院所合作,建强西部硅材料光伏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同位素(9)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力争新申报省级以上创新平台 2 家以上。深入实施国家科技计划成果“进园入县”行动,力争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 10%以上。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储备市级科技项目120 个以上。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六大行动”,力争新增创新主体 20 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超过450 户。深入实施“嘉州英才计划”,推进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外国专家温馨工程,优化科研人才创业就业环境。

推动数字经济赋能。统筹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建设网络强市、数字乐山。引进培育大数据、电子商务、软件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快人工智能、3D 打印等新技术产业化应用,建设高能级数字产业集聚区。深入推进“上云用数赋智”,加快企业“智改数转”,支持重点领域龙头企业率先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一批“数字领航”企业、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实施数字化转型平台培育行动,推进产业园区、产业基地、产业集群数字化发展。深化千兆城市建设,推动跨领域、跨区域的技术和商业模式联合创新。开展数据资源创新应用,加快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建设智慧运营中心。

(三)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大力发展特色精品旅游。围绕加快建设享誉全球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全力抓好峨眉南山旅游综合开发、保乐力加威士忌工业旅游、乐山大唐文化体验园等重大项目建设。用好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等国际平台和国际友城资源,打通国际旅游营销渠道。用好旅博会、旅投会等平台载体,促成文旅项目签约 120 亿元以上。加快推动岷江(乐山段)生态文化旅游综合保护与融合发展,促进沿线景区、村落、美食等资源整体开发。争创天府旅游系列名牌 3 个以上,省级研学旅行实践基地 1 个。持续优化“宠游客”措施,加强涉旅环境整治,确保全市 A 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人次、实现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0%、15%以上。

推动服务业提档升级。实施服务业赋能融合计划,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商贸体系,加快推进“交商邮供”(10)试点项目建设,鼓励建设具备集中仓储、分拣处理等功能的快递产业园区,力争引进京东、天猫等一线电商平台,打造区域快递枢纽。聚焦研发设计、创新孵化、科技中介、检验检测等领域,加快建设重点产业和领域公共服务平台,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 1 家以上。围绕建设全省区域现代金融中心,健全现代金融产业体系,强化对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创新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创金融,丰富金融产品。壮大特色餐饮产业,以构建美食全产业链为基础,扩大全国“特色美食地标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

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申办四川(夏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四川省第二届街舞大赛等活动,推出川渝大学生美食文化季、嘉州美食文化节等活动。推动“+旅游”融合发展,引进头部演艺企业、知名歌手丰富演艺产品供给。开发“大峨眉”“小凉山”民俗文化、户外运动等特色旅游产品,推出“寻味美食去旅游”等一批精品线路、新兴业态、消费场景。持续推进“一县一剧”工程,提档升级《只有峨眉山》《神秘的国宝》等文艺精品。积极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推动峨眉武术、跷脚牛肉等非遗品牌申报“非遗四川·百城百艺”省级非遗品牌。支持峨眉山景区创建国家级体育旅游基地,办好中国·四川国际峨眉武术节、峨眉山越野挑战赛等重大赛事活动。

(四)统筹城乡融合发展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围绕“一核两翼三区”战略布局,引导不同区域联动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一县一主业”梯度培育县域千亿、百亿、十亿级产业集群,提升县城集聚人口功能。加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监测工作,积极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争创全国百强县、百强区。推进峨眉山市、沐川县省级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深入实施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优化、人居环境质量提升、辐射带动乡村“五大行动”。深入实施“6 大提升工程”(11)“5项改革措施”(12),推动中心镇做强做大,新创建省级百强中心镇 1 至 2 个,抓好市级中心镇培育命名工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开展农村“三大革命”“五清”行动,统筹推进场镇风貌提升、农村公共厕所新(改)建、传统村落保护等工作,争创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精品村5 个、示范村 50 个以上。开展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创建,新(改)建农村公路 260 公里。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扎实开展“栋梁工程”(13)、“活水计划”等活动。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回头看”,抓好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推广“四个一”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就业增收模式,吸纳脱贫人口就地就近就业。打造浙川东西部协作“绍乐样板”,拓展产业、就业、人才等领域交流合作,擦亮“越嘉有业”“蓝鹰工程”等品牌,打造一批高能级产业转移示范园区。落实小凉山彝区振兴 23 条措施和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 12 条措施,推进共同富裕。

提升现代农业质效。实施“嘉州良田”建设行动和种业振兴行动,新(改)建高标准农田16.3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 339 万亩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打造“天府粮仓”示范片区。构建畜禽养殖“一心两带两园区”(14)体系,力争生猪出栏 280 万头以上。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百园千亿”工程(15)和“211”园区培育计划(16),争创省级现代种业园区 1 个,创建(晋升)省级现代农业(林业)园区 3 个以上,实现省级以上园区全覆盖。擦亮“峨眉山茶”金字招牌,培育全国高山绿茶产业核心区、精制川茶出口引领示范区、茉莉花茶产业优势区,实现综合产值 350 亿元。提升“井研柑橘”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培育盆地边缘山地药材生产区,制定 4 个道地中药材生产标准。开展林竹产业基地改造提升,加快“以竹代塑”产业化,打造全国重要的竹浆纸产业基地、优质竹笋和竹质板材生产加工基地。

(五)坚持改革和开放齐头并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建设国省市三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实施国企深化提升行动,加强国资监管、做好风险防范,力争市属国企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均增长10%以上。实施市区体制改革,稳步推动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推动财税、教育、医药卫生、农业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等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亩均论英雄”“标准地”和“交房即交证”等改革。争取国家级、省级开发区集成授权改革试点。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纵深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健全营商环境投诉处理机制。

培 育 壮 大 民 营 经 济 。 坚 定 落 实“两个毫不动摇”(17),深化全省新时代“两个健康”示范市建设,实施民营企业雁阵培育行动,深入推进“十百千”民营企业家战略性培养计划,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涉企收费专项整治,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户数达到 24 万户,其中民营企业达到 4.9 万户。实施制造业企业“贡嘎培优”行动计划(18)、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开展“建筑强企”培育行动(19),加强分类指导、精准服务,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力争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30 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 30户、具有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 25 户以上、上市企业 2 户。

拓展深化开放合作。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落实“四重”清单任务,助推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持续深化与成渝地区相关市(区、县)合作。加强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国际友好城市(景区)交流合作,力争新增友好合作城市(景区)3 个,争创全省开放发展示范市。扩大茶博会、药博会、峨眉山康养论坛等影响力,参展进博会、广交会,积极开展“无水港”、铁路国际物流园区等研究谋划,支持企业在重点区域布局海外仓,培育外贸新增长点。更加注重招商引资质效评估,以有限资源吸引更多投资,大力挖掘内外 资 项 目 ,确 保 项 目 正 式 签 约 金 额1200 亿元,力争省外引进产业项目新增实际投资 450 亿元、外商直接投资1500万美元。

(六)聚焦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全面落实“双碳”战略。印发实施《乐山市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争取省级支持我市开展用能预算管理先行先试,加大存量项目节能改造力度。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开展工业企业安全环保节能降碳三年攻坚,打造绿色工厂、绿色园区、近零碳排放园区,构建绿色供应链。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进重点领域碳排放配额和核证减排量交易。 (紧转第3版)(紧接第 2 版)落实“电动四川”行动计划(20),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进农业、服务业减碳降耗,鼓励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构建大气污染闭环治理体系,统筹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战役,力争完成减排项目47 个,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完成省下达目标,力争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强化岷江等主要江河和茫溪河等重点小流域污染治理及生态保护,确保国省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统筹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力争培育“无废细胞”180 个。严格实施“三线一单”(21)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有序推进沿江化工企业退岸入园、城区内企业退城入园,争取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示范。全力配合新一轮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切实抓好反馈问题整改。

推动生态保护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推行“林长制”“河湖长制”、长江“十年禁渔”,加快岷茫水系白井干渠等项目建设。强化与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的衔接联动,支持沐川县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项目建设、峨边彝族自治县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马边彝族自治县争创省级生态县。加强国家湿地公园保护,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建设一批美丽河湖。推动高质量国土绿化,加快推进国储林项目建设。深化“绿盾”行动,强化生态保护红线内生态破坏问题监管,建立健全全市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

(七)持续改善社会民生

保障居民就业增收。加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大返乡入乡创业支持力度,多措并举开展稳就业工作,推进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创建。持续开展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行动,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深入实施中等收入群体递增计划和城乡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有效转化知识、技术等要素的经济价值。探索第三次分配的有效路径,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动打造区域医学高地,推进市人民医院创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创建大小凉山与乌蒙山结合带区域医疗中心,建成县域医疗次中心 3个,建立覆盖市县乡三级院前急救网络体系,提升预防救治和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教育城乡一体化和数字化水平,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5 所,力争新增公办学位 7700 个以上,高质量办好沐川、马边“乌蒙强基班”,加快补齐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短板。推进城乡养老服务一体化建设,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新增普惠养老床位800 张。合理规划配置妇幼健康、婴幼儿托育等公共服务资源。推进文化和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有序做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市级统筹等工作。完善“一老一小”、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关爱帮扶机制,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做强“大爱乐山”关爱品牌。做好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服务保障工作。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确保粮油肉蛋奶果蔬等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强化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筹集保障性租赁房源1500套以上。

(八)守住安全发展底线

保障粮食能源安全。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快产购储加销体系建设,规范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开展耕地保护专项整治,有效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抓好政府粮食储备,推动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约减损取得实效。加快推进枕头坝二级、沙坪一级水电开发利用等项目,推动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持续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和城市配网改造工程,强化电力调度管理。优化天然气长输管道及区域管网布局,提升煤炭生产保供能力水平。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锁定市县“三保”清单,严控非急需、非刚性支出。深入完善“2+3”债务风险防范机制,强化财政重整风险管控及隐性债务化解。稳妥有效化解处置地方法人机构存量风险,加力推进资产置换落地落实,严控新增风险。提升地方金融组织监管的规范化水平,促进地方金融组织健康可持续发展,力争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5%以内。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全面落实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统筹协调解决“保交楼”项目处置问题。

强化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强化法治政府建设,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强化“六个治安”(22)和“五个第一”(23),聚焦矿山、交通运输、危化品、城镇燃气、自建房和水电站等重点领域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强新领域新业态安全监管,守住食品药品安全底线,切实防范发生重特大事故。提升科学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抓好防汛抗旱和蓄水保供、地灾防治、防震减灾,深入推进森林草原防灭火常态化治理,坚决守住安全底线。

各位代表,做好 2024 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的监督,认真听取市政协的意见建议,坚决落实大会的审查意见和决议,埋头苦干、拼搏实干,脚踏实地办好乐山的事情,以高质量发展加快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能级,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乐山新篇章!

注 释

1.省“36条”政策:《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聚焦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川府发〔2023〕5号),含36条政策措施。

2.市“20条”政策:《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乐山市聚焦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运行向好提升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乐府发〔2023〕5号),含20条政策措施。

3.两个健康: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4.海绵城市:通过综合措施,保护和利用城市自然山体、河湖湿地、耕地、林地、草地等生态空间,发挥建筑、道路、绿地、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和缓释作用,提升城市蓄水、渗水和涵养水的能力,实现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促进形成生态、安全、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

5.新能源车桩比: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与充电桩数量的比例。

6.省级百强中心镇:在全省中心镇(除“三州”地区外,原则上不含城关镇)范围内培育一批“经济发达、配套齐全、环境优美、文化厚重、治理完善、辐射广泛”的省级百强中心镇。

7.民营企业雁阵培育五年行动计划:《四川省民营企业雁阵培育五年行动计划(2020—2024 年)》提出,力争用 5 年时间,通过分类施策、积极培育,形成“龙头领军企业+优势骨干企业+快速成长企业”的雁阵企业群,实现全省民营企业“破零翻番增量”目标。

8.“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将平时使用和应急使用有机结合,既具备日常运营功能,又具备应急响应能力的基础设施系统。

9.同位素: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有天然存在的,也有人工制造的,有放射性的,也有没有放射性的。医用同位素是指用于疾病诊断、治疗的放射性同位素,已发现的 2800 余种放射性同位素中有 100多种应用于医疗领域。

10.交商邮供:融合交通运输、商贸、邮政快递、供销资源,健全县乡村三级商贸物流体系,切实推动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

11.6 大提升工程:为推动全省中心镇做大做强,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心镇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提升、产业集聚提升、环境风貌提升、文化传承提升、城镇治理提升“6大提升工程”。

12.5 项改革措施:为推动全省中心镇做大做强,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心镇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创新规划编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财政和融资制度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人才振兴制度“5项改革措施”。

13.栋梁工程:由四川省扶贫基金会联合有关单位于 2001 年 7 月率先面向全国发起的,专以品学兼优、家境贫寒的高校学生为援助和培养对象的大型公益事业。

14.一心两带两园区:创建国家生猪创新中心乐山产业技术中心,打造规模养殖现代生猪产业带、绿色生态养殖特色生猪产业带,建设市中区、井研2个现代肉食品屠宰精深加工园区。

15.“百园千亿”工程:全市培育建设 100 个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带动全市农业综合产值突破1000亿元。

16.“211”园区培育计划:每个县(市、区)发展2 个特色优势产业,每个乡镇聚焦1 个特色优势产业,每个县至少培育1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17.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8.“贡嘎培优”行动计划:《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制造业企业“贡嘎培优”行动计划〉的通知》(川办发〔2022〕27 号)提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抢抓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聚焦高成长性企业,加大引导和支持力度,建立重点企业协调服务机制,努力打造一批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发展可持续的制造业优质企业。

19.“建筑强企”培育行动:《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建筑业企业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川办规〔2022〕5号)提出实施“建筑强企”培育行动,在资质升级、科技创新、资金筹措和市场竞争能力提升等方面予以支持,培育和壮大建筑业企业。

20.“电动四川”行动计划:《四川省人民政府 办 公 厅 关 于 印 发〈“ 电 动 四 川 ”行 动 计 划(2022—2025 年)〉的通知》(川办发〔2022〕34 号)提出,以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配套为支撑,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为重点,加快促进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壮大,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提档升级,推进重点领域电动化进程,为推动四川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提供重要支撑。

21.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22.六个治安: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坚持科学治安、依法治安、技术治安、制度治安、管理治安、思想治安“六个治安”。

23.五个第一:切实把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第一操作者、第一工序、第一环节、第一岗位、第一车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缩小 放大 默认
版权声明
  《乐山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乐山日报》读者阅读、学习 研究使用,未经乐山日报社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乐山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 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乐山日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乐山日报社主办 乐山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1代号(61-53)
总编辑:王大强 总编室电话:(0833)2494209 新闻热线:(0833)2130000 传真:(0833)2494210
广告热线:(0833)2116999 订报热线:(0833) 2110021 技术合作:(0833)2152269
乐山日报社版权所有 邮编:614000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铁门坎巷33号 主办单位:四川省乐山市乐山日报社
广告许可证:6140004030232 法律顾问:四川齐天律师事务所 (0833)2435729
Copyright © 2012-2024 LESHAN DAILY. 乐山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