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带赋 为生活造像 乐山牌匾拾趣 乐山崖墓
  第08版:第八版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1985年01月23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缩小 放大 默认
乐山崖墓
  作者:唐长寿

四、张公桥崖墓

乐山城北竹公溪口有一座石拱桥,据说是三百年前,一位姓张的老爷修的,所以叫做张公桥。离桥约二百米远的望江台山崖上,有两座很不打眼的崖墓,这就是张公桥崖墓。

两墓相邻,位置一高一低。低的一座,墓口高约2米,墓长不过九米。与白崖山那些长达42米的庞然大物相比,真可算“小不点儿”。但是,墓不可貌相。左边两个侧室就室凿出两石椁,椁内置陶棺。这种石椁陶棺合用的葬具,在乐山崖墓中别具一格,较为罕见。石椁旁侧室壁上,刻一侍婢画像,右手士举托灯,其意是为死者撑灯照明。右边石壁上,与椁相对,是幅高浮雕的“出行”图。图像长3米,宽一米,长幅巨制,颇为难得。画像中部是一骑者,正驱马直进;马前一农夫头戴园笠,执箕持锸,大约为骑者清道完毕,让于路旁“立正”恭侯;马后一侍从缓步相随,再后一小马驹尾追不舍。此画象浮雕技法十分粗犷,大刀阔斧,明快简炼。人马的塑造相当活泼,尤其小马驹埋头追赶之神情,真是憨态可掬。崖墓石刻中,诚不可多得。

高的一墓居左,墓略大些,也不过12米长。壁上有画象五幅,均为高浮雕。墓道两壁各有一镇墓武士:左壁武士跪持剑盾,虎视眈眈;右壁武士两手相握,任威使气。都是满脸横肉,杀气腾腾,真不负门卫之职。墓门两侧是人身蛇尾的伏羲女娲,这两位东方的亚当、夏娃各执日月规矩,相向而立。云鬟危冠,纤腰修体,风神飘逸。细腻流畅的刀法,雕刻出腾云驾雾般的神仙风韵,堪称乐山崖墓一绝。墓内右壁是一幅“轺车”图:车驾一马,车盖、车箱具备。车上两人,右边御者执辔驭马,左边坐一身著冠服的主人,人视前方,马欲举步,正一副出走之态。这样标准的汉代车马出行图,在乐山崖墓中,已是硕果仅存。车马出行图是表示墓主人政治地位的“身份证”,张公桥崖墓有此一图,墓主人的身份地位可说是昭然若揭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缩小 放大 默认
版权声明
  《乐山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乐山日报》读者阅读、学习 研究使用,未经乐山日报社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乐山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 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乐山日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乐山日报社主办 乐山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1代号(61-53)
总编辑:王大强 总编室电话:(0833)2494209 新闻热线:(0833)2130000 传真:(0833)2494210
广告热线:(0833)2116999 订报热线:(0833) 2110021 技术合作:(0833)2152269
乐山日报社版权所有 邮编:614000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铁门坎巷33号 主办单位:四川省乐山市乐山日报社
广告许可证:6140004030232 法律顾问:四川齐天律师事务所 (0833)2435729
Copyright © 2012-2024 LESHAN DAILY. 乐山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