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研:水碧绕村落 河畅润阡陌 东川机械:技术创新新突破 全力冲刺“开门红” 用心用情推动妇女儿童权益更有保障 人生更加出彩生活更加幸福 乐山11人、3个集体受表彰 去年我市新增减税降费 及退税缓费超28亿元 西坝镇:乡村振兴提质焕新颜
  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2月23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缩小 放大 默认
西坝镇:乡村振兴提质焕新颜

记者 张波

初春时节,行走在五通桥区西坝镇广袤的田野,油菜花金黄、柑橘挂满枝头,生姜种植大棚整齐排列,村庄环境洁净宜人,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喜悦……

2023 年,西坝镇锚定目标定位,聚焦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任务,创新实干、事争一流,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前不久,该镇被省委、省政府评为 2023 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乡镇。

提笔党建红

乡村振兴有保障

“我们村有党员志愿服务队,带头开展环境整治工作,推动了村庄清洁由‘短期清脏’向‘长期清洁’的转变。”“我们村党支部研究制定了积分管理制度,通过积分增减记录村民诚信 档 案 ,让 乡 村 治 理 户 户 人 人 有‘数’。”采访中,西坝镇同心村党总支书记杨玉洪、向荣村党支部书记侯远鹏,都向记者提到基层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西坝镇以夯实基层党建基础为切入点,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不断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健全工作体系。五通桥区、镇、村三级书记切实履行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职责,西坝镇成立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不折不扣执行年度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清单,以钉钉子精神狠抓工作落实。

促进乡风文明。该镇优化村级党建阵地,新建、提升改造村级党群服务中心 6 个,满足群众民生和文娱活动需求。赓续乡村文脉,新建村史馆 1个。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为阵地,整合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资源,为广大群众提供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平台。

提升治理能力。该镇党建引领推行“积分制”“红黑榜”,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村庄事务的积极性,让村规民约工作可量化、有抓手,群众从乡村治理的旁观者变身参与者。

驻笔产业绿

群众富裕有着落

近日,在西坝高品质生姜示范基地,大棚里20余位村民正忙着种植正季生姜;另一边,种植户抢挖黄亮肥厚的反季生姜,在剪去枝条、装入纸箱后,这些生姜将以60元每公斤的价格销往全国各地。

“两季生姜后再轮种水稻,经复合种植可改善土壤问题,土地收入还翻了番。同时,重视生姜品质,基地生姜获得了有机产品认证。”基地种植大户曾一峰说。

近年来,西坝镇大力发展稻姜轮作、豆果套种等粮经复合模式,坚持“稻为核心、循环发展、绿色优质”原则,采取套种、间种、轮种等方式规划乡村综合产业布局,打造7个示范种植户,培育稻姜经营主体2个,发展稻姜综合种养面积1万余亩,稻姜现代农业园区被评为省三星级园区,推进豆果蔬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做精做强“豆、姜、果”三篇文章,豆、姜产业均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该镇夯实农业基础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 1.52 万亩,牢牢守住“粮袋子”,将粮食生产任务分解到村到组,完成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种植 1.91 万亩,生猪存栏 1.5 万头、出栏2.02 万头。同时,深挖特色产业、拓宽产业链,整合豆腐、泡(酱)姜、米酒资源,举办“源味西坝·振兴乡村”豆腐美食文化节,成立西坝镇豆腐美食协会。鼓励生姜合作社投入加工工艺,生产泡姜、酱姜、姜片等产品。改良西坝米酒包装,打造“西坝窑”“五福川”等西坝米酒品牌,让“土特产”成为“金招牌”,农民群众鼓起了“钱袋子”。

落笔幸福橙

乡村美丽更宜居

绿树掩映,村内建筑错落有致,玉带般的公路蜿蜒于青山之中;微风拂过,花果飘香,令人心驰神往,一派优美的乡村田园风光映入眼帘。

勇立潮头,向美而生。西坝镇是如何实现蜕变的?

近年来,该镇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宜居乡村建设行动,镇域内田网、水网、路网、电网、信息网五网配套健全,乡村风貌焕然一新。

常态开展“五清”行动。围绕“水清岸绿、沟渠畅通、路见本色、庭院整洁”的工作目标,动员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常态化开展清河、清沟、清渠、清路、清院。

持续完善场镇设施。新建建新文化广场,升级改造农贸市场,整治新垣街、民主街、大河街等背街小巷路面 110 处,安装岷溪街路灯 140 余盏,增设停车位120个等。

着力推进“三大革命”。持续推进“厕所革命”,改造农户厕 500 余户,提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污水收集率。建成1个场镇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完善农村生活垃圾转运机制,新建垃圾分类亭 300 余个。强力处置农村养殖面源污染和秸秆焚烧,教育处理违法行为32起。

站在新起点,迎来新东风。随着进港大道延伸线、岷江航电东风岩枢纽、岷江特大桥等工程陆续建设,西坝镇将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重农惠农、兴农强农,奋力闯出一条提质焕颜的乡村振兴之路,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缩小 放大 默认
版权声明
  《乐山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乐山日报》读者阅读、学习 研究使用,未经乐山日报社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乐山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 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乐山日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乐山日报社主办 乐山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1代号(61-53)
总编辑:王大强 总编室电话:(0833)2494209 新闻热线:(0833)2130000 传真:(0833)2494210
广告热线:(0833)2116999 订报热线:(0833) 2110021 技术合作:(0833)2152269
乐山日报社版权所有 邮编:614000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铁门坎巷33号 主办单位:四川省乐山市乐山日报社
广告许可证:6140004030232 法律顾问:四川齐天律师事务所 (0833)2435729
Copyright © 2012-2024 LESHAN DAILY. 乐山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