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清
2024 年,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严峻和多重困难挑战,市政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赋予乐山的“三大使命任务”,按照市委“节奏更快、效率更高、质量更优”工作要求,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谋大事促改革求突破。全市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预计(下同)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左右。
经济运行止滑回稳
这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市政府及时打出“拼项目、抓生产、促消费、保目标”百日攻坚组合拳,向问题开刀,从短板发力,迅速稳住经济基本盘。
项目投资有力推进。300 个省市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高桥威士忌(郎酒)工旅融合等项目落地开工,青衣路—绿心南路道路维修整治工程一期等项目竣工。招商项目签约超1200 亿元,省级财政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激励奖补资金居全省第三。
增量政策落地见效。抢抓“ 两重”“两新”政策机遇,大力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争取“两新”项目个数、资金均居全省第二。出台房地产“12+10”条、住房公积金9 条等政策,全省首笔“以购代建”保障性住房贷款在我市落地,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居全省第一方阵,保交房交付率高于全省平均。
降本减负助企发展。建立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助力民企及个体工商户贷款超700 亿元。新增减退税费14 亿元,惠及市场主体超12 万户次。新登记市场主体约2.5 万户、总数达24.3万户。2 户企业入选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 强。
产业根基更加厚实
这一年,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市政府不失时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聚“链”成势、向“新”图强。
制造业强筋壮骨。确定市级重点产业链13 条,乐山成为全省新能源等3 条重点产业链主要承载地、数量居全省第三。晶硅光伏产业入选全国民营经济百强产业集群,核医药、全钒液流电池入选全省产业新赛道名单,沙湾不锈钢产业集群入选全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五通桥化工园区获批省级化工园区,五通桥区入选国家质量强县培育名单。海同医用同位素试产成功、打破国外长期垄断地位。省属首口油气探井在乐山开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突破500 户,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50%。乐山高新区营业收入利润率跻身2024 年全国高新区榜单第一。
服务业繁荣活跃。组织美食节、非遗巡游、体育赛事等活动200 余场次,举办首场大型商业演唱会,演艺经济成为消费新爆点。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18 万件,网络零售额总量居全省第二。新增3A 级以上景区4 个,峨眉山上榜首批“世界旅游名山”,乐山成为全国“影视指定拍摄景地”,全市接待游客突破1 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1300 亿元,入境过夜游客增长200%以上。
农业稳产增效。耕地连续三年实现净增加,粮食总产量连续九年稳定在120万吨以上,生猪出栏增幅居全省前列。8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名录,井研、犍为肉兔产业入围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实现县(市、区)全覆盖,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数量居全省第一,茶产业综合实力保持全省前列。
内生动能持续增强
这一年,市政府坚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在深化改革中塑造开放发展新优势,在改革破题中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重点改革蹄疾步稳。承接实施国省重大改革试点35 项,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典型案例2 个,国家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乐山试点经验、“公物仓”做法在国省层面推广。市级与市中区体制改革、峨眉山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破冰落地,乐山大佛世界遗产保护管理体制全面完善。
开放合作迈向深入。强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牵引,13 个共建项目有序推进,“川渝通办”事项扩展至355项。乐山机场民航部分主体完工,岷江龙溪口航电枢纽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川渝1000 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乐山段竣工,连燕铁路开通货运,乐西高速乐山至马边段建成通车。新增外贸实绩企业16户,外贸出口增速居全省第三。“乐山展园”获世园会“四川城市展园”金奖。
城乡融合有序推进。新一轮主城区缓堵保畅攻坚战全面打响,扎实开展“四公一农”(公园、公厕、公交站、公共停车场和农贸市场)建设提升三年行动,落实早晚高峰绕城高速免费通行、中心城区货车限行等措施,致江路大桥建成通车,乐青路新建段开放通行,一批占道经营多年的“马路市场”搬入规范的农贸市场,交通堵点各个击破,市容秩序明显改观。
乡村建设统筹推进,新启动56 个行政村农网改造,新改建农村公路286 公里,新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精品村12个、达标村77 个。在建水利工程投资规模达120 亿元、创历史新高。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这一年,市政府坚持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拓展,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30 件年度民生实事全部完成。
基本保障兜得更牢。城镇新增就业3.8 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1 万人。开工改造老旧小区1265 个、惠及居民5 万户。新增普惠养老床位1000 张,3 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总量达1.4 万个。乐山获全省脱贫攻坚和巩固脱贫成果考核评估“七连好”。
公共服务优化提升。新增公办学位8450 个,2.5 万名随迁子女就地入学,高考成绩取得新突破。乐山师范学院获批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3 个,市人民医院白塔和高新院区优化分诊,四川大学华西峨眉医院试运营。举办郭沫若文学艺术奖颁奖典礼,李琼久艺术馆建成开馆,峨眉山博物馆获评国家二级馆。乐山女曲“四朵金花”助力国家队斩获奥运会亚军,实现我市奥运会奖牌“零”突破。乐山籍运动员在各类大赛中勇夺6 次世界冠军、22 次全国冠军。
生态保护持续加强。全力配合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立行立改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空气质量连续三年反弹势头得到遏制,国省考核断面和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生态环境状况连续八年为“优”。
社会治理扎实有效。在全省率先完成液化石油气“瓶改管”“瓶改电”,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持续下降,全年未发生森林火灾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汛期组织转移避让6.5 万人次、无一伤亡。新创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2 个、总数居全省第一。刑事、治安案件发案数稳步下降。
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这一年,市政府着力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全面增强。
拼作风提效能。全面开展“节奏更快、效率更高、质量更优”主题实践活动,机关效能提速、揭榜挂帅攻坚、奔跑实干亮榜等行动扎实推进。市政府议事协调机构精简优化,首批13 项“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实施。
重法治强监督。配合制定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与行政检察协作工作办法。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97 件市人大代表建议、242 件市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
动真格抓整治。17 个政府工作部门和直属机构接受市委巡察,“校园餐”、殡葬行业、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深入开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百舸争流,实干者笃行;千帆共进,奋勇者当先。2025 年,市政府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撸起袖子加油干,铆足干劲争上游,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加快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能级,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乐山新篇章。